第二十一章 仙师又携彩云去,千里襄阳点迷津 (第1/2页)
第二十一章仙师又携彩云去,千里襄阳点迷津
自常师伯来了之后,师父又恢复了往日的笑脸盈盈,只是那眼神里时常有几分萧瑟,让人看了莫名奇怪,让人莫名想离他远一些。
刚过完端午,二人携手做了一堆“漆叶青黏散”分给乡亲们之后,又复踏上了“云游”四海的道路。
三人眨巴着眼睛坐在草坝之上,一个看着一个皆是提不起练功的兴趣。
“他俩这是什么毛病啊……”
“都三个月了还是不见踪影。”
“唉……练起来练起来啦。”
“没劲啊……”
“看来你是欠一顿毒打!”
“来就来啊,谁怕谁……”
马铃“叮当叮当”的由村头而来,徐大娘端着木盆就痴呆在了门口。她望着那马车由远而近,再由近到远。隐去竹林多久,她还站在门口远望。眼睛,也逐渐的泛起了泪花。
“去看看吧。”徐大山不忍妻子如此,敲了敲烟斗,说道。
他这婆姨,刀子嘴豆腐心,那三个孩子打小就由她抚养长大,如今有了本事,相隔里许却是很少往来,也真是有些不太像话。
“嗳,我收拾收拾,别让娃子们看了笑话。”
“又不是过大年赶集。”
“你懂个屁!”徐大娘说完,把木盆撩在一边,径直回屋换起了新衣,不仅如此,更是哼起了久违的小曲。
“瞧把你这老娘们高兴得,没出息!”
“你有出息,你有出息咋不去?”
“咳咳,娃子们和你亲,娃子和你亲。”
“那是当然,他们仨啊,可都不是我的奶水喂养长大的!”
“是啦是啦。”
徐大山说不过她,这一辈子都说不过,看着这老娘们甩着屁股啪嗒啪嗒的像是去参加盛会的样子,他的嘴角也挂起了惬意的笑容。
徐大娘来到竹林边时,那马车也刚好卸完货物,准备回程。此时三个孩子正将那些米啊,面啊的东西往家里搬。
她一见,啪嗒啪嗒的就跑了上去。
“来,来,都别动,让我来,累坏了怎么办?”
“大娘?”
“娘,你怎么来了?”
“我还不能来啊?”看着自己家儿子傻不愣登的样子,她伸手就是一个大暴栗。
“哎哟!”
看着徐虎紧捂脑袋,陆月蓉和刘沁不由得笑得开怀。
“大娘,您就歇着吧,我们来搬就好,有的是力气。”
“不行,不行,你们还小,伤着腰了怎么办?”
“大娘,没事!”刘沁脑瓜子一转,回头对陆月蓉道:“师姐,你先带大娘进屋。”
“嗳,好!”小妮子当即笑盈盈的扶住了徐大娘,随后大娘长大娘短的叫唤。
没办法,徐大娘最吃这一套,一边走着一边高兴,那脸上,都笑成了一朵最茂盛的红牡丹。
“虎子,别装了,赶紧过来搬!”
“你来试试?”
“欠揍是吧?”
“搬就搬,谁怕谁?”
相隔里许,却像是阔别多年的重逢,徐大娘拉着这妮子的小手,怎么都舍不得放开。这丫头从小性子就倔,啥事都藏在心里,徐虎看着,甚是怀疑到底谁才是亲生的。
“娘,我是你老人家亲生的吗?”
“滚犊子,你个憨货!你是我在猪圈里捡的!”
“哈哈哈哈……”
徐大娘都快忘记有多久没有这样开怀大笑了,她虽然生得粗枝大叶,但内心里也是一个十成十的妇道人家,妇人家,不就是担心子女有没有吃饱,牵挂子女有没有穿暖吗?
末了徐大娘硬是把这三人全给拉回家里,自己把头发一撩,一头钻进厨房哼起了小曲。
于是乎,隔三差五,几人也会回一趟家,每次回去,徐大娘都高兴得手舞足蹈,徐大山和刘永坐在门前,脸上都挂着高兴的笑容,这,才是小老百姓该过的日子啊,什么王侯富贵?也不过如此,人生啊,知足知足,恒乐也。
(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)